子部。农家类
△农书(元王桢)
阅《农书》。元人重农务,故其时天下安乐,士大夫优游田里,率以诗酒自娱,较之南宋之重敛,明初之酷法,相去倍蓰。而明人外视之,甚至作《续纲目》者,于元末群盗之起,学《纲目》之于秦隋,皆书为起兵,可谓妄矣。
光绪戊子(一八八八)三月初八日
△九谷考(清程瑶田)
程瑶田《九谷考》,最称精窍,然其辨粱为今之小米,其在田时曰禾,禾实曰粟,粟实曰米,米名曰粱。北方人食以粟为主,故但呼谷呼米,犹南人食以杭(即稻)。为主,亦但呼稻为谷为米。禾粟米本粱之专称,而黍稷谷亦假借通称之,其说皆是。而谓在北时尝目验小米之白苗谷黑米白者黏,赤苗谷黄者亦有黏,赤苗谷赤者最黏,则予尝遍询南北人,俱言未见小米有黏者。又以为小米之栗(俗作穗。)独垂而向根,故禾字象形,然稻采亦下垂,惟高粱(即稷。)黍麦等不尔。
同治壬申(一八七二)八月初八日
阅《九谷考》。程氏以高粱为稷,以黄小米为粱,以摩子傺子为黍,而赫在皆归之小米。段氏从之。邵氏以黄小米为稷,以高粱为黍,钮氏从之,而疑高梁古不入九谷。郝氏以大黄米为黍,以小米为稷,而稷又包高粱。案程邵郝三君之言,皆得于目验,而不同如此。钮驳痴缘,而尚主颜师古之说,谓黍稷一物二名,则误矣。古者人君,子卯稷食,又庶人稷食,以稷为疏粝,故人君惟忌日食之,而庶民以为常食。圣人重民食,故以稷为百谷之长。今北方人皆以小米为常食,色黄而粒细,入口疏燥。稷者屑也,细散之称,故霰曰稷雪。高粱粒大而色红,非稷可知。《月令》中央土,食稷与牛,稷牛皆象土色,而古以季夏之月为土,天子惟是月食稷,亦薄滋味之义。若粱则古人以为精凿,故曰膏粱,曰粱肉,曰持粱齿肥,必非今之小米。是小米为稷之说,万无可疑也。至黍之为縻为际为高梁,粱之为今何谷,则不能强断矣。京师人却呼縻子之黏者为黍子,亦未必本于古称耳。
同抬癸酉(一八七三)闰六月三十日
△植物名实图考(清吴其浚)
阅市见《植物名实图考》六十卷,固始吴瀹斋中丞(其溶)著,蒙自陆稼堂中丞(荫谷)校刻,有道光二十六年陆所作序。图绘极精,考亦援证博雅。其三十八卷以上,分谷蔬、山草、隰草、石草、水草、蔓草、芳草、毒草、群芳、果木十二类;以后为长编,别为卷数,分类如前。
优储己卯(一八七九)八月二十一日